一、韶山精神
1959年6月,阔别家乡32年的毛泽东回到韶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招待所的煤油灯下挥毫写下《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精辟概括和高度赞扬了韶山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韶山精神是毛泽东同志和韶山无数革命前辈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不断培养、积累而形成的,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
坚定信念是韶山精神的灵魂
“韶山五杰”之所以“闳中肆外,国尔忘家”,革命战争年代韶山之所以有近1600人为革命献身,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夫志,气之帅也”。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
敢为人先是一面旗帜一种气魄
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发动群众,就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办农民夜校,建立农民协会、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韶山这块土地上点燃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从那时起,韶山人再也不信坟山八字,只相信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
无私奉献是韶山精神核心内涵
无私奉献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韶山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六位亲人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共产党员无私奉献,不惜流血牺牲,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合群奋斗使党组织坚强有力
1937年11月27日,毛泽东从延安写信给韶山人民,指出“唯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合群奋斗”,正是毛泽东一贯强调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也是韶山党组织坚强有力、红旗不倒的根本保证。
开拓创新是韶山精神动力源泉
进入新时代、新阶段,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用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用开拓的勇气担当重任,用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开辟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七律•到韶山》毛泽东
二、领袖与韶山
鲁ICP备05051098号 版权所有:青岛兰德经济管理培训学校 咨询电话:400-816-5526(免长途话费)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848号
技术支持:青岛网站建设--青岛新视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