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16-5526

培训定制

培训心得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兰德干部培训-沂蒙] 党性教育培训赴沂蒙心得

时间:2019-08-27

沂蒙精神——中国共产党党人的精神密码

山东潍坊学员赵延峰

在中国的版图上,星星点点分布着许多红色的坐标。延安、井冈山、西柏坡、沂蒙山……这些词汇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一种精神的符号,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它历经苦难、见证辉煌。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连日来,行走在沂蒙大地上,聆听着沂蒙故事,自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沂蒙精神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人铸就了这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密码又是什么……

  无可否认,沂蒙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沂蒙老区的一种具体承载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先进群体意识。其基本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从红嫂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等,沂蒙人民将爱党爱军的一腔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沂蒙精神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在于沂蒙人民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地开拓创新。

        “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精髓,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解放后,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贫困和愚昧宣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沂蒙铁军这样令人称赞的奇迹。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敢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十万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在这里。可以说,沂蒙人民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血染的风采。沂蒙人民节省出一块红薯、一张煎饼养育了人民子弟兵,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惊天伟业。红嫂们用自己喂孩子的乳汁哺育了一个个伤病员,为共和国的建立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动力,这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食粮。

  庄纪旭,中共临沂市委党校文化科技教研部主任,沂蒙革命史及沂蒙精神研究者。谈及沂蒙精神,他总是深情饱满。在谈到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时,他说,红嫂是一名普通的哑女,她救助解放军伤病员,也许只是出于朴素的爱和母性的本能。但这样的爱又不是无根之源,它深深扎根于齐鲁儒家文化,扎根于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的实践中。这不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么!

         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作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精神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神奇魔力?

  沂蒙根据地12年,让我们党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巨大魅力,也让我们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施政模式。党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宗旨,带领人民群众翻身解放,使这里的老百姓认识了党、了解了军队。

        当年,延安一个电波传来,沂蒙人民义无反顾,不折不扣坚决执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山东军民不讲价钱、不讲条件,始终不渝、忠贞不二,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信念的支撑,体现了强烈的组织纪律观念。

  沂蒙精神从哪里来? 为何在齐鲁大地,能诞生数量众多的红嫂支前模范民兵模范

        谈及此,庄纪旭异常感慨:首先,沂蒙精神的产生受到了地理、人文、时代等因素的共同驱动。地理上看,沂蒙山区有大小山头万余座,自古以来灾害频发,极端贫困,使这里的人们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文化上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沂蒙人民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处世以仁、待人以义、对国以忠、相交以直。在时代背景上,20世纪初,沂蒙山区军阀混战、近10个武装派别相互火拼,而且盗匪横行,逼得老百姓家中常备钢枪,村村都有神枪手,英勇善战。

        上述三点皆为沂蒙精神形成的缘由,最主要原因还是革命战争的锻造。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参军参战,拥军支前,正是伟大的人民战争催生了沂蒙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何沂蒙山区的人民抛弃了国民党,坚定地成为共产党的后盾?

        庄纪旭:即便是当代,思考这个问题对党的建设而言依旧有着巨大的意义。我们知道,沂蒙人民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忠字当头,讲究正统。按理说,他们应该听从当时的国民政府,然而,他们却转过身来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这是为什么?

       先从国民党方面说,国民党部队内部派系林立,日寇犯境时他们不光协调作战能力差,还互相摩擦,老百姓对此深感失望;国民党部队为了打内战,不顾老百姓死活,大军驻扎时强征、抢夺百姓的粮食进行补给,致使民不聊生,出现不少无人区;国民党的群众组织能力过于落后,虽然提出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口号,但没有有效的政治工作去发动民众,根据地一个都建不起来,活动在敌后的部队数量越来越少。

        而共产党,首先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集中精力放手发动群众,认真组织群众。这体现在以下几点:抓党的建设,树立起标杆、信仰和作风,让党在沂蒙大地扎根;成立基层政权,从县覆盖到村,机构职能规定得十分详细;再建设各类群众组织,农救会、妇救会、青年团,并组织大量学习和活动。

        发动群众是基础,要引导民心,关键还要让百姓从切身利益上看到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减租减息、民主选举、保障人权,兴修水利、推动教育……经济上翻身解放,政治上当家做主,文化上摆脱桎梏,老百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反一正,最终在解放战争中,原本拥有更多军队、更精良武器的国民党,却为最淳朴的老百姓所抛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 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 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 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 喜洋洋。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传唱了七十年,七十年里《 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沂蒙革命纪念馆会见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于爱梅等模范人物。他表示,这次来沂蒙就是看望老区人民,重温沂蒙精神。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代,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基本的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期盼,我们提倡干群同吃同睡同住;现在,绝大多数人的衣食住行不是问题,弘扬沂蒙精神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同思同想同情同感

        不论何时,魂绝不能变,依然是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人民坚定跟党走。首先,党要思考如何满足百姓的需求。有时可能百姓自己都说不好自己需要什么,只是心里有一种不满足感,但党必须要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其次,人民应该坚定信念,国家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核心,目前来看,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胜任。

    “把老百姓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拉近了党和沂蒙人民的距离,赢得了沂蒙人民对党的高度信任。而沂蒙军民水乳交融、同仇敌忾、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这个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这正是沂蒙精神的力量源泉所在、原点所在、根本所在。

      山东潍坊学员赵延峰写就于传承沂蒙精神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结束,即将离开沂蒙大地之际。

鲁ICP备05051098号 版权所有:青岛兰德经济管理培训学校 咨询电话:400-816-5526(免长途话费)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848号
技术支持:青岛网站建设--青岛新视点网络